| 以下是牛轮状病毒组PCR检测试剂盒的订购信息:组成及试剂配制:
 1、酶标板:一块(96孔)
 2、 标准品(冻干品): 2瓶,请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。每瓶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0.5ml,盖好后室温静置大约10分钟,同时反复颠倒/搓动以助溶解,其浓度为200 U/L,然后做系列倍比稀释(注:不要直接在板中进行倍比稀释),分别配制成200 U/L,100 U/L,50 U/L,25 U/L,12.5 U/L,6.25 U/L,3.12 U/L,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空白孔 0 U/L。如配制100 U/L标准品:取0.3ml (不要少于0.3ml )200 U/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.3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,混匀即可,其余浓度以此类推。
 3、 样品稀释液:1×20ml。
 4、 检测稀释液A:1×10ml。
 5、 检测稀释液B:1×10ml。
 需要自备的器材:
 1.仪器:分析天平、离心机、荧光 PCR 扩增仪、组织研磨器、-20 ℃冰箱、可调移液器(2 µL、20µL、200 µL、1000 µL)。
 2.耗材:荧光 PCR 反应管、眼科剪、眼科镊、生理盐水、1.5 mL 经焦碳酸二乙酯(DEPC)水
 处理的灭菌离心管、吸头(10 µL、200 µL、1000 µL)、灭菌双蒸水。
 3-四甲醇 15833-61-1  2,4-二氟苯甲酸 1583-58-0  2,4-二氟苯甲酸 1583-58-2  4-氟苯乙胺 1583-88-6  2-氯-4-溴基吡唑 158435-41-7  对溴乙基苯 1585-07-5  3-溴苯甲醇 15852-73-0  4-基吡啶 15854-87-2  5-溴-2-羟基-3-硝基吡啶 15862-34-7  2-哌啶甲酸乙酯 15862-72-3  4-氯吡唑 15878-00-9  4-氨基-3-硝基苯甲酸 1588-83-6  2-金刚烷甲酸 15897-81-1  4-氯甲基苯乙烯 1592-20-7  3-吡啶基偕胺肟 1594-58-7  4,5-二氯咪唑 15965-30-7  3-氨基-2-氟吡啶 1597-33-7  4-基苄基溴 16004-15-2  2,6-二氯-3-硝基吡啶 16013-85-7  1-(3-三)盐酸盐 16015-69-3  3-氨基-4-氯苯酚 16026-77-0  2-氨基-3-甲基吡啶 1603-40-3  2-氨基-4-甲基噻唑 1603-91-4  2,4,6-三氯吡啶 16063-69-7  2,3,5-三氯吡啶 16063-70-0  1-氨基芘 1606-67-3  三(二基)膦 1608-26-0  4-甲基吲哚 16096-32-5  2,6-二氟-4-溴基苯 160976-02-3  3,5-二甲基异恶唑-4-硼酸 16114-47-9  11-溴-1-十一醇 1611-56-9  4,5-双二苯基膦-9,9-二甲基氧杂蒽 161265-03-8  吡啶-3-磺酰氯 16133-25-8  4-氧代哌啶-1,3-二甲酸 1-叔丁酯 3-甲酯 161491-24-3  4-*硼酸 16152-51-5  4-(4-甲基酸盐)苯胺 16153-81-4  3-氟-5-(三氟甲基)苯甲酸 161622-05-5  长春胺 1617-90-9  异硫氰酰甲酸乙酯 16182-04-0  奎宁环-3-醇 1619-34-7  3-溴-2-氟苯甲酸 161957-56-8  2,6-二氟苯硼酸 162101-25-9  1-Boc-3-氨甲基哌啶 162167-97-7  吡唑-3-甲酸 1621-91-6  磷酸二苄酯 1623-08-1  5-氯噻吩-2-硼酸 162607-18-3  2,4-二氯苯磺酰氯 16271-33-3  依泽替米贝 163222-33-1  对乙基苯甲酰氯 16331-45-6  牛轮状病毒组PCR检测试剂盒1,4-丁磺酸内酯 1633-83-6  3,4,5-三氟苯胺 163733-96-8  甲基乙酯 16391-07-4  四正丁基铵 二氟代三苯基硅酸盐 163931-61-1  技术原理: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。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,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,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。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中发现,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,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。因此,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,并设计引物做启动子,加入DNA聚合酶、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。( DNA高温变性低温复性)
 发现耐热DNA聚合同酶--Taq酶对于PCR的应用有里程碑的意义,该酶可以耐受90℃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,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,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、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,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,并逐步应用于临床。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