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完成人食管癌组织源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后,需进一步对细胞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,以确保其生物学特性符合实验要求。以下是后续关键操作步骤: 1. 细胞形态学观察 - 使用倒置显微镜定期观察细胞形态。原代成纤维细胞通常呈梭形或多角形,贴壁生长,胞质伸展良好。若出现圆形漂浮细胞或异常聚集,可能提示污染或细胞状态不佳,需重新评估培养条件。 2. 免疫荧光鉴定 - 通过特异性标志物(如Vimentin、α-SMA)进行免疫荧光染色。成纤维细胞应高表达Vimentin,而α-SMA阳性率可反映其活化程度。注意设置同型对照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。 3. 功能验证实验 - 增殖能力检测:采用CCK-8或EdU法评估细胞增殖活性,比较癌旁与癌源成纤维细胞的差异。 - 胶原分泌分析:通过ELISA或Western Blot检测Ⅰ/Ⅲ型胶原分泌水平,明确其促纤维化能力。 - 共培养实验:将成纤维细胞与食管癌细胞系(如KYSE-150)共培养,观察其对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(如Transwell实验)。 4. 冻存与复苏 - 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,用含10% DMSO的冻存液分装于冻存管,程序性降温后转入液氮。复苏时快速水浴融化,离心去除冻存液,以高浓度血清培养基重悬,24小时后换液。 注意事项 - 严格无菌操作,避免支原体污染; - 原代细胞传代次数建议不超过5代,以防表型漂移; - 功能实验需重复3次以上以确保数据可靠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