凋亡相关基因 (一)c-myc基因:c-myc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,其表达能促进细胞增殖,也能诱导细胞凋亡。c-myc信号系统被激活以后,如果培养体系中有足够的生长因子持续作用,则细胞增殖分裂,否则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[10]。培养基中血清浓度降低时,Fb是否发生凋亡及细胞亡亡率均取决于c-myc蛋白表达水平,细胞凋亡率与c-my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[11]。 1.培养Fb的c-my基因的表达:Trojanowska等比较培养的硬皮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Fb的c-myc基因的表达,发现血清浓度低时(1%血清),硬皮病皮损Fb的c-myc表达水平是正常的Fb的2.5~3倍,同时硬皮病Fb的增生也较正常Fb快。不过加入10%新鲜血清后,c-myc的增高就不明显[12]。Feghali等[13]检测培养的SSc皮损区、非皮损区及正常皮肤Fb的c-myc的表达,发现SSc皮损Fb的c-myc mRNA水平较其它Fb增高1.5~5.6倍,作者认为c-myc表达增高也许是SSc患者Fb活化的指标。 2.外周血淋巴细胞c-myc的表达:Kahan等[14]用RNA杂交技术检测17例皮肤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(deSSc)患者及8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-myc的表达,发现deSSc患者T淋巴细胞的c-my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(P<0.02=,且早期、活动期SSc患者T淋巴细胞的c-myc水平较非活动期高;B淋巴细胞的c-myc表达稍高于正常人,但差异无显著性。这表明SSc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疾病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。 (二)bcl-2基因:bcl-2也是一种原癌基因,编码产物分子量为26000的蛋白分子,在正常细胞的激活和发育过程中表达,而在成熟的或走向凋亡的细胞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[1],bcl-2的表达可抑制许多细胞的凋亡,延长细胞的存活期[10,15]。Wang等[16]研究培养的人及鼠Fb,发现衰老的Fb的(58代)能耐受血清减少诱导的细胞凋亡,这与其持续表达高于水平bcl-2相关。Nambu等[17]用免疫组化疗法检测25例胶原血管疾病(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,9例进行性SSc,4例多发性肌炎/皮肌炎,2例干燥综合征,1例SLE)及1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bcl-2的表达,发现bcl-2蛋白的表达主要在浸润肺泡间质的T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皮质的B淋巴细胞。在胶原血管性疾病中,bcl-2蛋白在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肺泡内的淋巴细胞浸润数目紧密相关。还有研究表明硬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-2有过度的表达[2]。 (三)Fas系统:Fas系统又称作APO-1,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/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。1993年人白细胞分型会议统一命名为CD95。Fas基因编码产物为分子量45000的跨膜蛋白,较广泛地分布于多种类型细胞,包括胸腺细胞、T淋巴细胞、B淋巴细胞、NK细胞、内皮细胞、上皮细胞以及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等。Fas蛋白与Fas配体组成Fas系统,二者的结合导致靶细胞走向凋亡。Fas配体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,因此认为Fas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细胞毒性T细胞(CTL)杀伤的主要分子机制[1,18]。Aringer等[2]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硬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表达,患者与正常人无差异。然而Wetzig等[19]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SSc及15例正常对照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发现SS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,不过皮肤局限性系统性硬皮病(即肢端型,lcSSc)与dcSS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,可溶性Fas水平与炎症活动期也缺少相关性。 结语 硬皮病是一种多系统疾病,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,近来的研究证实血管内皮损伤、免疫细胞活化、Fb增生、胶原合成过多等均参与其发病[20]。综合上述研究结果,早期内皮细胞凋亡也许是硬皮病患者内皮损伤的主要证据,内皮细胞的存在能影响Fb的生物学特性。凋亡相关基因bcl-2、c-myc及Fas系统在硬皮病均有异常表达,这也许是Fb、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。但内皮细胞调亡对Fb生物特性的影响,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异常表达与Fb胶原合成过多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。因此,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硬皮病的关系,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硬皮病的发病机理及探讨新的治疗手段。 |